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風險評估」標籤的文章

GRI 重大主題決定流程分析 II

 有關組織依循 GRI 準則決定重大主題的流程之步驟,下列敘述何者 錯誤 ?  * 組織的最高治理單位宜監督該流程  * 組織的最高治理單位檢視和核准重大主題  * 如果組織沒有最高治理單位,則宜聘請外部專家監督該流程  * 決定重大主題流程之步驟宜在每個報導期間一致地使用 答案是: 如果組織沒有最高治理單位,則宜聘請外部專家監督該流程 。 解釋: GRI 準則強調組織的最高治理單位在重大主題決定流程中的重要性。這個單位通常是董事會或類似機構,負責監督整個組織的運作,包括永續發展相關議題。將重大主題的決定權交給最高治理單位,可以確保決策的權威性、透明度,並將永續發展的理念融入組織的整體策略中。 為什麼這個選項是錯誤的? 最高治理單位的角色不可取代: 即使組織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最高治理單位,也應該建立一個具有類似功能的機制來負責重大主題的決定。聘請外部專家可以提供專業建議,但無法取代最高決策機構的角色。 內部參與的重要性: 重大主題的決定需要組織內部各部門的參與和共識。外部專家可以提供外部觀點,但無法完全了解組織的內部運作和具體情況。 問責性的考量: 將重大主題的決定權交給最高治理單位,可以提高組織對其永續發展承諾的問責性。 正確的流程應包括: 組織的最高治理單位監督: 確保流程的順利進行並做出最終決定。 多方參與: 包括高階管理層、相關部門、員工、利害關係人等。 風險評估: 評估組織在經濟、環境和社會方面所面臨的重大風險。 利害關係人參與: 了解利害關係人的關注點和期望。 資料收集與分析: 收集相關數據,進行分析,以確定重大主題。 重大性評估: 根據既定的標準評估各主題的重大性。 優先排序: 將重大主題按照重要性進行排序。 定期檢討: 定期檢討重大主題,以確保其持續相關性。 結論: GRI 準則強調組織應建立一個系統性的流程來決定重大主題,並由最高治理單位負責監督。這個流程應確保重大主題的決定是客觀、透明、且符合組織的實際情況。 其他選項為何正確? 組織的最高治理單位宜監督該流程: 如上所述,最高治理單位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組織的最高治理單位檢視和核准重大主題: 最終的決定權在最高治理單位。 決定重大主題流程之步驟宜在每個報導期間一致地使用: 為了確保報告的可比性,流程應保持一致。 希望這個解答能幫助您更深入地了解...

臺北市風險評估與防災

 根據劍橋大學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公布的「2015 ~ 2025 城市風險指標」研究,對臺北市造成經濟損失最大的風險為?  * 戰爭  * 風暴(颱風)  * 地震  * 金融 答案為: 風暴(颱風) 。 原因分析: 臺灣位處於颱風路徑上,每年夏季常受到颱風侵襲。強風豪雨不僅會造成直接的財產損失,更可能引發土石流、淹水等二次災害,對城市基礎設施造成嚴重衝擊。 影響範圍: 颱風災害影響範圍廣泛,從沿海地區的強風豪雨,到內陸地區的土石流,都可能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其他重要風險 雖然風暴對臺北市造成最大的經濟損失,但其他風險也值得關注: 地震: 臺灣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地震風險不容小覷。 金融危機: 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可能對高度依賴外資的臺北市造成衝擊。 其他自然災害: 如洪水、乾旱等,也可能對臺北市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臺北市面臨的挑戰與因應之道 強化防災意識: 提升市民防災意識,加強防災教育,讓民眾了解災害的潛在風險,並學會如何應對。 完善防災設施: 建置完善的排水系統、加固建物、設置避難所等,提升城市防災能力。 發展智慧城市: 利用科技手段,建立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及早發現災害徵兆,及時採取應對措施。 多元化經濟發展: 降低對單一產業的依賴,提升經濟韌性,以更好地應對各種風險。 結論 臺北市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面臨著多種自然和人為的風險。透過科學的風險評估和有效的防災措施,可以降低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可以參考以下資源: 劍橋大學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報告 中央氣象局颱風資訊 臺北市政府防災資訊網 請注意: 上述資訊僅供參考,實際情況可能有所不同。建議您多方查證,並關注最新的防災資訊。 您想進一步了解哪方面的資訊呢? 特定災害的影響 臺北市的防災措施 全球其他城市的風險評估 歡迎提出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