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 重大主題決策流程
有關組織依循 GRI 準則決定重大主題的流程,下列敘述何者 錯誤 ? * 組織宜記錄其決定重大主題的流程 * 記錄的證據須來自客觀的方法、決策、假設和分析,不可有主觀判斷 * 準確的記錄有助於組織解釋其選擇的方法 * 這些記錄有助於分析和保證/確信 答案是: 記錄的證據須來自客觀的方法、決策、假設和分析,不可有主觀判斷 。 解釋: GRI 準則強調重大性原則: GRI 準則要求組織識別對其本身及其利害關係人具有重大影響的永續發展議題,也就是所謂的「重大主題」。 重大主題的決定過程: 這個過程涉及多方考量,包括組織的特性、所處產業、利害關係人的意見、以及相關法規等。 記錄的重要性: 透明度: 透過記錄,組織可以向利害關係人展示其決定重大主題的過程是透明且可追溯的。 一致性: 紀錄有助於確保不同時期的重大主題評估具有一致性。 改善: 透過回顧過往的紀錄,組織可以持續改善其重大主題的識別和管理。 符合性: GRI 準則要求組織在報告中揭露決定重大主題的過程,而這些記錄就是最佳的佐證。 為何選項二錯誤? 主觀判斷不可避免: 在決定重大主題時,組織難免會涉及一些主觀判斷。例如,在評估不同利害關係人的意見時,組織需要進行權衡和取捨。 客觀與主觀的平衡: GRI 準則並非要求組織完全排除主觀判斷,而是強調在決策過程中應儘量採用客觀的方法和數據,並對主觀判斷提供合理的解釋。 重要性: 重要的是,組織應記錄下所有相關的資訊,包括客觀數據、主觀判斷、以及決策的理由。 結論: 雖然組織應儘量客觀地決定重大主題,但完全排除主觀判斷是不現實的。更重要的是,組織應建立一個透明、可追溯的決策過程,並將其充分記錄下來。 其他選項的解釋: 選項一: 正確。組織應記錄其決定重大主題的流程,以利於未來參考和報告。 選項三: 正確。準確的記錄有助於組織解釋其選擇的方法,並符合GRI 1準則中的揭露要求。 選項四: 正確。這些記錄可以作為分析的基礎,並有助於保證/確信報告的品質。 總結來說,組織在決定重大主題時,應注重客觀性,但同時也要認識到主觀判斷在決策過程中的重要性。透過建立完善的記錄系統,組織可以更好地管理重大主題,並滿足GRI準則的要求。 如果您還有其他關於GRI準則或重大主題的問題,歡迎隨時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