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重大主題鑑別」標籤的文章

GRI 準則下資源有限之決策

 當組鐵依循 GRI 準則,在決定重大主題流程中鑑別衝擊時,因資源有限而遇到困難,宜採取下列何種作為?  * 放棄鑑別正面衝擊  * 優先鑑別正面衝擊  * 優先鑑別負面衝擊  * 放棄鑑別負面衝擊 答案為: 優先鑑別負面衝擊 。 當組鐵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依循 GRI 準則進行重大主題鑑別時, 最適合採取的作法是「優先鑑別負面衝擊」 。 以下為詳細說明: GRI 準則的重點: GRI 準則旨在幫助組織識別、評估並報告其營運對經濟、環境和社會的重大影響。其中, 特別強調對負面衝擊的揭露 ,因為這些負面影響可能對組織的聲譽、營運以及社會造成較大的風險。 資源有限下的考量: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組織必須優先處理對其營運和社會影響較大的議題。負面衝擊若未及時處理,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問題,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損害。因此, 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鑑別和處理負面衝擊,可以更有效地降低風險,並展現組織對社會責任的承諾 。 其他選項的考量: 放棄鑑別正面衝擊: 雖然正面衝擊也是重要的資訊,但相較於負面衝擊,其對組織的風險較低。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可以先將正面衝擊的鑑別放在次要位置。 優先鑑別正面衝擊: 優先鑑別正面衝擊雖然可以凸顯組織的優勢,但可能忽略潛在的負面影響,反而增加風險。 放棄鑑別負面衝擊: 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可能導致組織面臨法律、社會或環境方面的風險。 總結來說,優先鑑別負面衝擊是資源有限情況下,最符合 GRI 準則精神,且能有效降低風險的作法。 此外,組鐵還可以考慮以下策略,以更有效地進行重大主題鑑別: 聚焦核心業務: 將鑑別的範圍縮小到與核心業務最相關的領域,以提高效率。 利用既有資料: 充分利用現有的數據和資訊,減少重複調查。 與利害關係人合作: 與員工、客戶、供應商等利害關係人合作,共同識別重大主題。 採用風險評估工具: 利用風險評估工具,快速篩選出高風險的議題。 階段性進行: 將鑑別過程分為幾個階段,逐步深入。 透過這些策略,即使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組鐵仍能有效地進行重大主題鑑別,並編製符合GRI準則的高品質永續報告書。

GRI 重大主題鑑別 II

 有關 GRI 準則中對於決定重大主題時,組織鑑別衝擊的相關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 即使組織活動、商業關係和環境發生變化,衝擊也不會改變  * 新活動、新商業關係以及營運或營運環境的重大變化,可能導致組織衝擊的變化  * 規定組織每三年評估一次環境背景並鑑別其衝擊  * 規定組織每五年評估一次環境背景並鑑別其衝擊 答案為: 新活動、新商業關係以及營運或營運環境的重大變化,可能導致組織衝擊的變化 。 詳解: 選項一錯誤: 組織的活動、商業關係和環境是動態的,會隨著時間推移而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必然會影響組織對環境、社會和經濟的衝擊。 選項二正確: GRI 準則強調組織應持續關注其活動、商業關係和環境的變化。當發生新的活動、建立新的商業關係或營運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時,組織應重新評估其衝擊,以確保其重大主題的鑑別是準確且及時的。 選項三和四錯誤: GRI 準則並未強制規定組織必須每三年或五年評估一次環境背景。準則強調的是持續性的評估,頻率應根據組織的規模、複雜性、所處的產業以及環境變化的速度等因素來決定。 GRI 準則關於重大主題鑑別衝擊的重點: 動態性: 組織的衝擊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組織的發展和外部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調整。 持續性: 組織應持續關注其活動、商業關係和環境的變化,並定期評估其衝擊。 客觀性: 組織應採用客觀的評估方法,以確保鑑別出的重大主題是準確的。 透明度: 組織應在永續報告中披露其重大主題鑑別的過程和結果。 結論 GRI 準則要求組織對其重大主題進行持續性的評估,以確保其永續報告能夠真實反映組織對環境、社會和經濟的影響。當組織的活動、商業關係或營運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時,組織應重新評估其衝擊,並更新其重大主題。 建議: 建立健全的重大主題鑑別機制: 組織應建立一套系統性的流程,用於定期評估其重大主題。 充分考慮利害關係人的意見: 組織應在重大主題鑑別過程中充分考慮利害關係人的意見,以確保鑑別結果的全面性。 採用多種評估方法: 組織可以採用多種評估方法,如問卷調查、專家訪談、資料分析等,以提高鑑別的準確性。 希望這個解答能幫助您更好地理解 GRI 準則中關於重大主題鑑別衝擊的相關概念。 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歡迎隨時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