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可追溯性」標籤的文章

GRI 準則流程變更處理

 當組織依循 GRI 準則決定重大主題的流程之步驟有變化,組織宜採取下列何種作為?  * 不須有任何作為  * 每三個報導期間檢視並記錄一次方法與步驟相關的變化  * 記錄其方法的任何變化,以及變化的理由和影響  * 流程與步驟皆固定,不應該有任何變化 答案為: 記錄其方法的任何變化,以及變化的理由和影響 。 解釋: GRI 準則是一套動態的框架,隨著企業和社會環境的變化,準則本身也可能進行調整。因此,當組織在遵循 GRI 準則決定重大主題的過程中,流程和步驟出現變化,是相當常見的情況。 為什麼選這個答案? 透明度與可追溯性: 記錄變化的理由和影響,能確保組織的重大主題決定過程透明且可追溯。當利害關係人或審計人員提出疑問時,組織能提供清晰的解釋。 持續改善: 透過記錄變化的過程,組織可以不斷檢視和評估其重大主題決定的有效性,並進行持續改善。 符合 GRI 精神: GRI 準則強調透明度、可比性及可驗證性。記錄變化的做法符合這些原則,有助於提升報告的品質。 其他選項為何不正確? 不須有任何作為: 這種做法忽略了 GRI 準則的動態性,也無法向利害關係人交代變化的原因。 每三個報導期間檢視並記錄一次: 這個選項過於被動,可能導致一些重要的變化被延遲記錄。 流程與步驟皆固定: 這個選項過於僵化,無法適應企業和環境的變化。 結論 當組織依循 GRI 準則決定重大主題的流程發生變化時, 記錄變化的細節 是最合適的做法。這不僅能確保報告的品質,也能提升組織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延伸思考 變化的原因可能包括: GRI 準則的更新 企業策略的調整 經營環境的變化 利害關係人意見回饋 記錄的內容可以包括: 變更的日期 變更的內容 變更的原因 預期的影響 負責人 如何有效記錄: 建立變更記錄表 將變更記錄納入組織的永續報告編製流程中 總結來說, GRI 準則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框架,組織應保持彈性,適時調整其重大主題決定的流程,並妥善記錄所有的變更。 請問您還有其他關於 GRI 準則或永續報告的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