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IPCC」標籤的文章

IPCC AR6 氣候變遷要點

 根據 IPCC AR6 給決策者的摘要報告,氣候系統的諸多變遷與全球暖化程度直接相關,這些變遷 不包括 何者? * 冬季變長 * 北極海冰、雪蓋與永凍土的減少 * 強烈熱帶氣旋比例增加 * 海洋熱浪 答案是: 冬季變長 。   根據 IPCC AR6(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第六次評估報告)的決策者摘要報告 ,氣候系統的諸多變遷確實與全球暖化程度直接相關。在您提供的選項中, 「冬季變長」 這一項 不包括在 報告中明確指出與全球暖化直接相關的變遷。 以下是針對每個選項的說明: 北極海冰、雪蓋與永凍土的減少 這三者的減少是全球暖化最顯著的證據之一。隨著地球溫度升高,極地的海冰、陸地上的雪蓋面積以及多年凍土層都在持續退縮。這不僅會加速全球暖化(因為減少了反射陽光的白色表面,並釋放永凍土中儲存的溫室氣體),還會對生態系統和人類活動造成深遠影響。 強烈熱帶氣旋比例增加 IPCC 報告指出,全球暖化導致海洋溫度升高,這為熱帶氣旋的形成提供了更多能量。雖然熱帶氣旋的總數可能沒有顯著增加,但 強烈熱帶氣旋(如四級和五級)的比例預計會增加 ,這些氣旋伴隨著更強的風速和更大的降雨量,對沿海地區造成更大的破壞。 海洋熱浪 海洋熱浪是指海洋溫度異常升高的持續事件。在全球暖化背景下,海洋吸收了大部分多餘的熱量,導致海洋熱浪的頻率、強度、持續時間和空間範圍都在增加。海洋熱浪會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影響,例如珊瑚白化、魚類死亡以及海洋生物多樣性喪失。 總結來說,IPCC AR6 報告強調的是暖化造成的 極端天氣事件頻率和強度增加 ,以及 冰凍圈的持續退縮 。而「冬季變長」則與這些趨勢不符,全球暖化普遍被預期會導致冬季變短、春季提早到來。 希望這些說明能幫助您更理解 IPCC 報告的內容。  

IPCC AR6 不可逆變遷

 根據 IPCC AR6 給決策者的摘要報告,過去及未來的溫室氣體排放所造成的哪些變遷在未來數世紀至數千年都是不可逆的? * 海洋 * 冰層 * 全球海平面 * 以上皆是 答案為: 以上皆是 。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AR6)的決策者摘要,過去和未來溫室氣體排放所造成的以下變遷,在未來數世紀至數千年都是不可逆的: 海洋: 全球海洋溫度升高、深海酸化以及脫氧等變化,在百年至千年的時間尺度上是不可逆的。這些變化的程度將取決於未來的排放量。 冰層: 山地冰川和極地冰川在未來數十年至數世紀內將持續融化,這是不可逆的。永久凍土融化導致的碳損失在百年時間尺度上也是不可逆的。格陵蘭冰蓋在21世紀持續的冰量損失幾乎是確定的,而南極冰蓋也很有可能發生冰量損失。 全球海平面: 全球海平面的上升被認為是不可阻擋且不可逆轉的。當前數十年內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決定未來數千年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和幅度,這將導致沿海線不斷變化,並迫使許多沿海城市被廢棄。 因此,選項「以上皆是」為正確答案。 更多資訊請參考: IPCC AR6 Working Group I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IPCC AR6 Report | Resources – Global Sea Level Change  

IPCC AR6 關鍵風險辨識

 IPCC AR6 的《2022 氣候變遷:影響、調適與脆弱性》報告針對八種不同的代表性關鍵風險提出調適方案,下列何者 並非 上述的代表性關鍵風險? * 沿海社會生態系統的風險 * 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的風險 * 糧食安全的風險 * 少子化的風險 答案是: 少子化的風險 。  IPCC AR6《2022 氣候變遷:影響、調適與脆弱性》報告中確實提出了多項代表性關鍵風險,其中包括: 沿海社會生態系統的風險 (Risks to coastal socio-ecological systems) 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的風險 (Risks to terrestrial and ocean ecosystems) 糧食安全的風險 (Risks to food security) 然而, 少子化的風險 並非該報告中直接列出的代表性關鍵氣候風險。雖然人口結構變化可能與氣候變遷的社會經濟影響間接相關,但它並不是報告中關於氣候變遷影響、調適與脆弱性的八大核心關鍵風險之一。 因此,答案是: 少子化的風險  

IPCC 排放情境分析

 根據 IPCC 氣候變遷第五次評估報告,在沒有額外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情形下,未來將是介於哪兩種情境間?  * RCP2.6 和 RCP4.5  * RCP2.6 和 RCP6.0  * RCP4.5 和 RCP6.0  * RCP6.0 和 RCP8.5 答案為: RCP6.0 和 RCP8.5 。  根據 IPCC 氣候變遷第五次評估報告 (AR5),在沒有額外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情形下,未來最有可能的情境是介於 RCP6.0 和 RCP8.5 之間。 以下說明各個 RCP 情境的意涵: RCP2.6: 這是一個非常嚴格的減排情境,需要全球在 2020 年左右開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並在本世紀末達到淨零排放,甚至轉為負排放。這需要積極的氣候政策和技術發展。 RCP4.5: 這是一個中等減排情境,假設溫室氣體排放量在 21 世紀中期達到峰值,然後開始下降。這需要一定的氣候政策介入。 RCP6.0: 這也是一個中等情境,但排放量在整個 21 世紀持續上升,雖然幅度沒有 RCP8.5 那麼高。這個情境假設氣候政策的實施力度相對較弱。 RCP8.5: 這是一個高排放情境,通常被認為是「一切照舊」(business-as-usual) 的情況,假設全球持續依賴化石燃料,溫室氣體排放量在本世紀持續增加。 由於「沒有額外限制溫室氣體排放」意味著現有的減排努力不足以顯著改變排放趨勢,因此最有可能的未來將落在排放量較高的 RCP6.0 和 RCP8.5 之間。

IPCC 溫室氣體排放情境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 (IPCC) 對未來全球氣候長期推估中,採用的溫室氣體排放軌跡情境包含哪些溫室氣體? [甲] 二氧化碳  [乙] 臭氧 [丙] 二氧化硫 [丁] 甲烷  答案: 甲、丙、丁 。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 (IPCC) 對未來全球氣候長期推估中,採用的溫室氣體排放軌跡情境主要包含以下幾種溫室氣體: 二氧化碳 (CO2): 這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燃燒、工業生產和土地利用變化。 甲烷 (CH4): 甲烷是一種強效溫室氣體,來自農業活動(如牲畜和稻田)、化石燃料生產和廢棄物分解。 氧化亞氮 (N2O): 氧化亞氮來自農業活動、工業過程和化石燃料燃燒。 氟化氣體: 包含氫氟碳化物 (HFCs)、全氟碳化物 (PFCs) 和六氟化硫 (SF6) 等,主要來自工業過程和製冷劑。 二氧化硫 (SO2): 二氧化硫雖然本身不是溫室氣體,但它在大氣中會形成硫酸鹽氣溶膠,這些氣溶膠可以反射太陽光,對氣候產生冷卻效應。因此 IPCC 在氣候模式中也會考慮二氧化硫的排放。 因此,在您提供的選項中,正確答案是: 甲(二氧化碳) 丙(二氧化硫) 丁(甲烷) IPCC 的氣候模式會考慮這些溫室氣體和其他氣候驅動因子的排放情況,以預測未來的氣候變化。  

IPCC AR6 情境 SSPx-y 解釋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 (IPCC) AR6 報告中的情境 SSPx-y,其中 “y”是指?  * 二氧化碳排放量  * 輻射強度  * 溫室氣體排放量  * 氣溶膠排放量 答案是: 輻射強度 。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 (IPCC) AR6 報告中的情境 SSPx-y,其中 “y” 是指 輻射強度 。 補充說明 SSPx :代表共享社會經濟路徑(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納入社會經濟考量的途徑。 y :代表輻射強度,單位是每平方米瓦特 (W/m²),用來表達受自然或人為因素影響的大氣能量通量變化,會受到溫室氣體與氣溶膠的濃度影響。輻射強度的正值代表地球升溫,負值則會降溫。 關於 IPCC AR6 報告 IPCC 第六次評估報告 (AR6) 是目前最新、最全面的氣候變遷科學評估報告,由全球頂尖的氣候科學家共同撰寫,旨在提供決策者、科學家和公眾關於氣候變遷現況、影響和風險的最新資訊。AR6 報告中提出的 SSP 情境,有助於了解不同社會經濟發展路徑下,全球氣候可能發生的變化。  

IPCC AR6 升溫情境分析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 (IPCC) AR6 報告,相對於基期1850 至 1900年,全球升溫在 21 世紀中期(2041 ~ 2060 年)很可能超過 2°C 的是哪一種情境?  * SSP1-1.9  * SSP1-2.6  * SSP2-4.5  * SSP5-8.5  答案為: SSP5-8.5 。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AR6), SSP5-8.5 情境是全球升溫在 21 世紀中期(2041-2060 年) 很可能 超過 2°C 的情境。 報告重點 SSP5-8.5 :代表高排放情境,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增加,是最壞的情況。 2°C 升溫 :是全球氣候變遷的一個重要臨界點,超過這個溫度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氣候災害。 21 世紀中期 :指的是 2041 年到 2060 年之間。 其他情境 SSP1-1.9 :代表極低排放情境,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迅速下降,升溫幅度被控制在接近 1.5°C 的範圍內。 SSP1-2.6 :代表低排放情境,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逐漸下降,升溫幅度被控制在 2°C 以下。 SSP2-4.5 :代表中等排放情境,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一段時間內持續增加,然後趨於穩定,升溫幅度可能超過 2°C。 結論 IPCC 的 AR6 報告明確指出,只有在高排放情境(SSP5-8.5)下,全球升溫才 很可能 在 21 世紀中期超過 2°C。這再次強調了全球社會需要採取緊急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避免氣候變遷帶來的嚴重後果。 補充說明 IPCC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是評估氣候變遷科學的權威機構。 AR6 :IPCC 第六次評估報告,是目前最新的氣候變遷評估報告。 SSP :共享社會經濟路徑,是 IPCC 用於描述不同社會經濟發展情境的框架。 希望以上資訊對您有幫助!

IPCC AR6 情境分析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 (IPCC) AR6 報告,相對於基期1850 至 1900 年,21 世紀末的全球升溫將超過 2°C 的是哪一種情境?  * SSP1-1.9  * SSP1-2.6  * SSP2-4.5  * SSP3-7.0 答案為: SSP3-7.0 。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 (IPCC) AR6 報告, SSP3-7.0 情境是 21 世紀末全球升溫將超過 2°C 的情境。 說明 IPCC 的 AR6 報告使用了一系列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路徑 (SSP) 來預測未來可能的氣候變化。其中,SSP3-7.0 代表的是一種高排放情境,其特點是: 高溫室氣體排放: 由於經濟發展模式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性高,導致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增加。 社會經濟發展挑戰: 該情境下的社會可能面臨不平等加劇、區域衝突等問題,進而影響減緩和調適氣候變遷的能力。 在這種高排放情境下,全球氣溫上升的幅度將會非常顯著,很有可能超過 2°C,甚至更高。這將導致更嚴重的氣候變遷影響,例如: 極端天氣事件增加: 熱浪、乾旱、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和強度將會增加。 海平面上升: 冰川融化和海水熱膨脹將導致海平面上升,威脅沿海地區的居住和經濟活動。 生態系統破壞: 許多動植物物種將無法適應氣候變化,面臨滅絕的風險。 其他情境的說明 SSP1-1.9: 屬於低排放情境,全球升溫有望控制在 1.5°C 以內。 SSP1-2.6: 也是低排放情境,但升溫幅度略高於 SSP1-1.9,但仍低於 2°C。 SSP2-4.5: 屬於中等排放情境,升溫幅度預計在 2°C 左右。 結論 為了避免全球升溫超過 2°C,我們需要採取積極的減排措施,實現經濟社會的低碳轉型。這需要各國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努力,共同應對氣候變遷這一全球性挑戰。  

IPCC AR6 1.5°C 路徑分析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 (IPCC) AR6 報告中評估達成世紀末地表增溫不超過 1.5 度的代表路徑為何?  * SSP1-1.9  * SSP1-2.6  * SSP2-4.5  * SSP5-8.5  答案為: SSP1-1.9 。 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 (IPCC) AR6 報告中,評估達成世紀末地表增溫不超過 1.5 度的代表路徑為 SSP1-1.9 。 選項分析: SSP1-1.9: 代表「可持續發展(Sustainability)」的情境,強調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性。此路徑下,溫室氣體排放量迅速下降,並在 21 世紀中期達到淨零排放,全球氣溫在本世紀末升溫幅度可控制在 1.5°C 以內。 SSP1-2.6: 同樣屬於「可持續發展」情境,但減排力度較 SSP1-1.9 弱,升溫幅度預計會超過 1.5°C,但在 2°C 以內。 SSP2-4.5: 代表「中間道路(Middle of the Road)」情境,社會、經濟和環境發展趨勢與過去幾十年相似。此路徑下,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增加,升溫幅度預計會超過 2°C。 SSP5-8.5: 代表「化石燃料發展(Fossil-fueled Development)」情境,經濟發展主要依賴化石燃料,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大幅增加。此路徑下,升溫幅度預計會超過 4°C,帶來災難性後果。 因此,只有 SSP1-1.9 路徑符合將全球升溫控制在 1.5°C 以內的目標。  

IPCC 第三工作組任務分析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 (IPCC) 第三工作小組主要負責的工作為何?  * 氣候變遷的物理科學基礎分析  * 氣候變遷的衝擊、風險與調適分析  * 提供各種氣候情境設定  * 各項減緩措施的治理選擇與社會接受度 答案為: 各項減緩措施的治理選擇與社會接受度 。 各選項解析: 氣候變遷的物理科學基礎分析: 這屬於 IPCC 第一工作組的主要任務,負責評估氣候變化的物理科學基礎。 氣候變遷的衝擊、風險與調適分析: 這屬於 IPCC 第二工作組的主要任務,負責評估社會經濟和自然系統面對氣候變化的脆弱性、氣候變化的後果以及適應氣候變化的選項。 提供各種氣候情境設定: 這雖然是 IPCC 各工作組都會涉及的工作,但並非第三工作組的專屬任務。 各項減緩措施的治理選擇與社會接受度: 這正是 IPCC 第三工作組的核心任務,他們負責評估如何減緩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去除大氣層之溫室氣體的方法,並考量這些減緩措施在治理上的選擇以及社會的接受程度。 第三工作組的重點工作: 評估減緩措施的有效性: 評估各種減緩措施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的效果,包括能源轉型、產業轉型、土地利用等。 分析減緩措施的成本效益: 比較不同減緩措施的成本和效益,以找出最具成本效益的減緩途徑。 探討減緩措施的治理挑戰: 分析實施減緩措施所面臨的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挑戰,並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 評估減緩措施的社會接受度: 評估公眾對不同減緩措施的接受程度,並探討如何提高社會對減緩行動的支持。 總結來說,IPCC 第三工作組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全球提供有關減緩氣候變化的科學證據和政策建議,以協助各國制定有效的減碳政策,共同應對氣候變遷的挑戰。 想了解更多 IPCC 第三工作組的資訊,可以參考以下資源: IPCC官方網站: 提供最新的報告和相關資料 綠色和平組織的分析: 提供對IPCC報告的深入解讀 希望這個解答對您有幫助! 如果您還有其他關於氣候變遷或IPCC的問題,歡迎隨時提出。

IPCC 報告閱讀指南

 想了解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與衝擊,應該閱讀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 (IPCC) 哪一個單位的研究報告?  * 第一工作小組  * 第二工作小組  * 第三工作小組  * 以上皆非 答案為: 第二工作小組 。 想深入了解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與衝擊,建議您閱讀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 (IPCC) 的第二工作小組的研究報告。 以下為各工作小組研究重點的簡要說明: 第一工作小組: 主要負責評估氣候系統的物理科學基礎,也就是探討氣候變遷的成因、機制與趨勢。 第二工作小組: 負責評估氣候變遷對自然和人為系統的影響,以及適應氣候變遷的脆弱性和能力。這部分正是您想了解的氣候變遷衝擊的重點。 第三工作小組: 負責評估減緩氣候變遷的各種方法,例如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發展再生能源等。 因此,第二工作小組的研究報告最能提供您關於氣候變遷對環境、社會、經濟等各方面造成的具體影響和衝擊的詳細資訊。 總結來說: 想了解氣候變遷的成因: 第一工作小組 想了解氣候變遷的影響: 第二工作小組 想了解減緩氣候變遷的方法: 第三工作小組 建議您在閱讀IPCC報告時,可以搭配其他相關研究、新聞報導,以及圖表、影片等多媒體資料,更深入地了解氣候變遷的複雜性與嚴重性。 希望這份說明對您有所幫助! 如果您還有其他關於氣候變遷或IPCC報告的問題,歡迎隨時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