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銀行應對淨零目標的措施

 面對全球淨零目標及減碳策略所衍生的資金需求,以下何者 不是 銀行業者普通採用的因應措施? * 對環境與永續相關建設專案提供優惠利率 * 將碳排要素納入授信審核要件 * 開發永續目標連結之新型貸款商品 * 提升短天期貸款的貸放額度,因應及時融資需求 答案是: 提升短天期貸款的貸放額度,因應及時融資需求 。  「提升短天期貸款的貸放額度,因應及時融資需求」並非銀行業者因應全球淨零目標及減碳策略所衍生的資金需求而普遍採用的措施。 以下解釋其他選項為何屬於銀行業者常用的因應措施: 對環境與永續相關建設專案提供優惠利率 :這是一種鼓勵性的金融措施,透過較低的利息成本,吸引企業投資於綠能、節能或環保相關的專案,藉此引導資金流向有助於減碳的領域。 將碳排要素納入授信審核要件 :這項措施代表銀行在評估企業的還款能力與風險時,除了傳統的財務指標外,也會將其碳排放量、減碳計畫或永續發展表現納入考量。碳排量較高的產業或缺乏減碳計畫的企業,可能面臨更高的貸款利率或更嚴格的審核,這會促使企業主動規劃減碳。 開發永續目標連結之新型貸款商品 :這類貸款通常會將貸款利率與企業是否達成特定的永續或減碳目標連結。若企業成功達成預設目標,銀行會提供利率減碼的獎勵;若未達成,則可能維持或調高利率。這種方式能有效激勵企業實現其永續承諾。 總結來說,前三個選項都是銀行將**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原則融入其核心業務的具體行動,旨在引導資金流向永續發展,並降低與氣候變遷相關的金融風險。而提升短天期貸款額度則主要是應對企業短期營運的流動性需求,與減碳或永續發展的目標沒有直接關聯。  

永續債券 KPI 評估參考資訊

 發行可持續發展連結債券之企業 A,設定兩階段的永續目標 KPI;分別為溫室氣體減量、水資源循環比例。投資者若想評估其實現可能性,何者 非相關 參考資訊? * 企業 A 制定之再生能源替代計畫 * 碳排揭露專案 CDP 表現 * SBT 科學基礎碳目標倡議 * 綠色產品營收比例 答案是: 綠色產品營收比例 。  針對企業 A 發行可持續發展連結債券 (Sustainability-linked bond) 所設定的溫室氣體減量與水資源循環比例這兩項 KPI,投資人若想評估其實現的可能性,以下提供相關參考資訊的分析,並指出何者非直接相關。 相關參考資訊的評估 企業 A 制定之再生能源替代計畫: 這是一個與溫室氣體減量直接相關的行動計畫。透過逐步使用再生能源取代傳統能源,能有效降低企業的碳排放量。因此,這項資訊對於評估其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的可行性至關重要。 碳排揭露專案 (CDP) 表現: CDP 是一個全球性的環境資訊揭露平台,要求企業揭露其氣候變遷、水資源等相關資訊。企業 A 在 CDP 上的評分與揭露內容,能讓投資人了解其在溫室氣體與水資源管理方面的透明度與實際表現。因此,這項資訊能提供可靠的評估基礎。 科學基礎碳目標倡議 (SBTi): SBTi 是一個提供企業設定符合《巴黎協定》溫控目標之科學化減碳路徑的倡議。若企業 A 的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獲得 SBTi 認證,則表示其目標是基於科學數據所設定,而非隨意訂定,大大增加了其目標的可信度與可行性。 非直接相關的資訊 綠色產品營收比例: 綠色產品營收比例雖然能反映企業在永續經營上的努力方向,但它與「溫室氣體減量」和「水資源循環比例」這兩項 具體且量化的 KPI  並無直接因果關係。一家公司即便綠色產品營收高,也不代表其生產過程的碳排放量或水資源使用效率必然改善。因此,這項資訊對於評估這兩項特定永續目標的實現可能性,並非直接且必要的參考。 總結來說,在給定的選項中, 綠色產品營收比例 並非評估企業 A 兩項永續目標(溫室氣體減量、水資源循環比例)實現可能性的直接相關參考資訊。  

永續發展債券計畫書應記載事項

 如公司欲發行可持續發展連結債券,應向櫃檯櫃買賣中心申請並提交永續發展債券計畫書,請問以下何者係該計畫書應記載事項? [甲] 發行人之整體永續發展策略概要資訊 [乙] 發行人近五年財務報告書 [丙] 可持續發展關鍵績效指標之選定 [丁] 可持續發展績效目標之訂定 答案: 僅甲、丙、丁 。  如公司欲發行可持續發展連結債券(Sustainability-Linked Bond, SLB),應向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櫃買中心)申請,並提交永續發展債券計畫書。根據櫃買中心制定的《永續發展債券作業要點》及其相關規定,該計畫書應載明以下事項: 發行人之整體永續發展策略概要資訊 :需說明發行人如何將永續發展目標融入公司策略。 可持續發展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KPIs)之選定 :需明確選擇與公司永續發展策略相關的關鍵績效指標。 可持續發展績效目標(Sustainability Performance Targets, SPTs)之訂定 :需設定具體、可衡量、可達成、相關且有時限的績效目標。 因此, 甲、丙、丁 皆為可持續發展連結債券計畫書應記載之事項。發行人的財務報告書雖然是審查的重要參考文件,但並非「永續發展債券計畫書」的必要記載事項。 綜合以上所述,正確選項為: 僅甲、丙、丁  

社會債券計畫書應記載事項

 如公司欲發行社會債券,應向櫃檯櫃買賣中心申請,並提交永續發展債券計畫書。請問,以下何者 非 該計畫書應記載事項? * 發行人之整體永續發展策略概要資訊 * 投資計畫之評估與篩選流程 * 資金運用計畫 * 可持續發展關鍵績效指標之選定 答案是: 可持續發展關鍵績效指標之選定 。  在公司申請發行社會責任債券時,需向櫃買中心提交 永續發展債券計畫書 。 該計畫書需載明發行人如何將社會責任融入其業務運營和投資決策中,並確保債券資金能有效地用於具體、可量化的社會效益專案。 以下為該計畫書應記載事項: 發行人之整體永續發展策略概要資訊 :公司需要概述其在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方面的整體策略,說明發行社會責任債券如何與其長期永續發展目標相結合。 投資計畫之評估與篩選流程 :這部分需詳細說明公司如何評估和挑選符合社會責任標準的投資專案。 資金運用計畫 :公司必須清楚地說明債券籌集的資金將如何分配和使用,並詳列將支持的具體專案類型,例如:教育、醫療、社會住宅等。 專案之追蹤與報告 :發行人應承諾追蹤專案進度,並定期向投資者和公眾報告資金使用情況及專案產生的社會效益。 至於 可持續發展關鍵績效指標之選定 ,這屬於發行後 追蹤與報告 的範疇,而非計畫書的必要記載事項。該計畫書只需說明會追蹤哪些專案,以及未來如何進行追蹤和報告,而不會在計畫書中詳細列出所有關鍵績效指標。  

土地利用部會責任劃分

 臺灣政府的「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112-115 年)」將調適行動方案劃分成 7 大領域的調適行動。其中「土地利用」 不是 下列哪一個部會負責管轄的範圍? * 經濟部 * 農業部 * 交通部 * 內政部 答案是: 交通部 。  台灣政府的「 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112-115 年) 」將調適行動方案劃分為七大領域。題目中的「 土地利用 」調適行動,並非由 交通部 負責管轄。 各部會與土地利用相關的職責 內政部 :主要負責國土規劃與城鄉發展,例如都市計畫的變更與審核,以及非都市土地的管制與利用。 經濟部 :負責產業發展與能源供應,例如工業區的規劃與管理,以及水資源的利用與分配。 農業部 :負責農業生產與農地資源的管理,例如農地利用的規劃與管制,以及水土保持等。 總結來說,雖然交通部會涉及交通建設的土地使用,但就整體「土地利用」的調適行動計畫而言,它並非主要的管轄部會。  

糧食安全調適策略選項

 下列何者是針對糧食安全風險的調適策略選項? [甲] 遷移與改進牧場牲畜相關的管理 [乙] 精確滴灌技術 [丙] 當地食物生產/供應鏈 [丁] 生物技術 答案: 僅甲、丙、丁 。  為什麼甲、丙、丁是正確的調適策略 甲. 遷移與改進牧場牲畜相關的管理 :這是一種應對氣候變遷和土地退化對畜牧業影響的策略。透過遷移或調整牧場位置,以及改進飼養管理方式,可以減少氣候風險對牲畜生產的衝擊,從而確保肉類和奶製品的供應,這是 糧食安全 的重要一環。 丙. 當地食物生產/供應鏈 :這能降低對全球複雜供應鏈的依賴,減少因國際貿易中斷(如疫情、戰爭)或運輸成本增加所帶來的風險。發展在地化生產有助於確保當地的食物供應穩定,是應對 糧食安全風險 的有效策略。 丁. 生物技術 :利用基因改造或育種技術,可以培育出更能適應惡劣環境(如乾旱、鹽鹼地)的作物品種,或提高作物的產量和抗病蟲害能力。這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穩定生產,是提高 糧食安全 的重要手段。 為什麼乙不屬於調適策略 乙. 精確滴灌技術 :這是一種 水資源管理 的技術,主要目的是節約用水,提高灌溉效率。雖然這對農業生產有益,但它本身是一種 減緩 而非 調適 氣候變遷的策略。它的作用是減少水資源浪費,避免因缺水造成的減產,但它並不是直接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糧食不穩定風險。調適策略更著重於面對已發生的或不可避免的衝擊(如極端氣候)時,如何調整和應變以確保糧食供應。 希望這個解釋能幫助你更清楚地理解「調適策略」的意義。還有其他關於永續農業或糧食安全的問題嗎?  

基準年溫室氣體清冊重算標準

 組織依循 ISO 14064-1:2018 標準執行溫室氣體盤查,當發生以下因素所造成的實質性累積變化,何者 不應 重新計算基準年溫室氣體清冊? * 報告邊界或組織邊界的結構變化 * 發現單一或累積的實質性錯誤 * 設施生產水準的改變,例如關閉或啟動 * 計算方法或排放係數的變化 答案是: 設施生產水準的改變,例如關閉或啟動 。  根據 ISO 14064-1:2018 標準,當組織發生下列變化時,應重新計算基準年的溫室氣體清冊: 報告邊界或組織邊界的結構變化: 例如,公司收購新廠房、出售部分業務或將某設施委外。 發現單一或累積的實質性錯誤: 例如,資料輸入錯誤或計算錯誤。 計算方法或排放係數的變化: 例如,溫室氣體盤查的規範更新、從通用排放係數改為特定排放係數,或使用更準確的計算方法。 因此, 設施生產水準的改變 (例如關閉或啟動)是 不應 重新計算基準年溫室氣體清冊的因素。因為 ISO 14064-1:2018 標準要求,組織應將所有溫室氣體排放量與其基準年進行比較,以便追蹤其績效,所以即使營運活動發生變化,仍需保留基準年清冊不變,才能進行有意義的績效評估。 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隨時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