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25的文章

永續債券類型與發行量

 目前全球發行量最大的永續相關債券為? * 綠色債券 * 社會債券 * 轉型債券 * 可持續發展債券 答案為: 綠色債券 。  目前全球發行量最大的永續相關債券是 綠色債券 (Green Bonds) 。 各類永續債券說明 永續債券市場涵蓋多種類型,其中綠色債券在發行量上長期佔據主導地位。以下是對您提到的幾種債券的詳細說明: 綠色債券 (Green Bonds) : 用途 :募集的資金專門用於資助具有環境效益的項目,例如再生能源、能源效率提升、溫室氣體減量、廢棄物處理、污染防治、生物多樣性保育等。 特點 :它是永續債券市場中發展最成熟、規模最大的一種類型,深受全球投資者青睞,尤其是那些重視環保和氣候變遷議題的投資者。許多國家、國際組織和企業都積極發行綠色債券來推動其綠色轉型。 市場地位 :根據最新資料,綠色債券的發行量遠超其他永續債券,預計未來也將持續成長。 社會債券 (Social Bonds) : 用途 :募集的資金用於資助具有社會效益的項目,旨在解決特定的社會問題或幫助相關群體。例如:可負擔的基礎設施、基本服務(如醫療、教育)、可負擔的住宅、創造就業機會、糧食安全等。 特點 :在COVID-19疫情期間,為應對疫情帶來的社會衝擊,社會債券的發行量曾有顯著增長。 可持續發展債券 (Sustainability Bonds) : 用途 :結合了綠色債券和社會債券的目標,募集的資金同時用於資助具有環境和社會雙重效益的項目。 特點 :它提供了一個更全面的永續發展框架,讓發行人能同時兼顧環境和社會責任。 轉型債券 (Transition Bonds) : 用途 :主要為那些難以立即達到「綠色」標準,但承諾在特定時間內逐步實現低碳轉型的企業提供融資。資金用於幫助這些高碳排產業(例如水泥、鋼鐵、能源等)進行技術升級和流程改造,以減少其碳足跡,朝向淨零碳排目標邁進。 特點 :相較於綠色債券,轉型債券的目標更側重於「轉型」過程,而非直接的「綠色」活動。由於市場對其定義和標準尚無統一共識,發行量相對較小,但隨著全球淨零碳排共識的加強,其發展潛力巨大。 總結 雖然各種永續相關債券都在成長,但 綠色債券 因其明確的環境效益和成熟的市場標準,一直是全球發行量最大、最受歡迎的永續債券類型。它在全球永續金融市場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為氣候行動和綠色經濟轉型提供了重要的資金支持...

永續金融商品之正確敘述

 有關永續金融商品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 債券、基金、ETF 等金融商品皆可於投資流程中納入 ESG 因素 * 由於永續投資領域尚處於發展階段,投資方法論及具體影響皆未明確,故目前僅有機構投資人可購買永續金融商品 * 投資流程中納入永續概念可降低風險,然而衍生性商品風險相對較高,兩者概念相違背,故目前衍生性商品尚無法納入 ESG 因素 * 永續債券可分為綠色、社會、可持續發展及可持續發展連結債券,臺灣發行規模最大的類型為可持續發展債券 答案為: 債券、基金、ETF 等金融商品皆可於投資流程中納入 ESG 因素 。  以下是關於永續金融商品的正確敘述: 債券、基金、ETF 等金融商品皆可於投資流程中納入 ESG 因素 債券、基金、ETF 等各類金融商品確實都能在投資流程中納入環境、社會及治理(ESG)因素 。這是永續金融的核心概念,旨在引導資金流向對環境和社會有正面影響的企業或專案。透過考量 ESG 因素,投資人可以在追求財務報酬的同時,也達成永續發展的目標。 以下是其他選項的錯誤原因: 「由於永續投資領域尚處於發展階段,投資方法論及具體影響皆未明確,故目前僅有機構投資人可購買永續金融商品」是錯誤的。 永續投資的確仍在發展中,但個人投資人也能購買永續金融商品。許多基金公司和券商都提供相關產品,讓一般大眾也能參與永續投資。 「投資流程中納入永續概念可降低風險,然而衍生性商品風險相對較高,兩者概念相違背,故目前衍生性商品尚無法納入 ESG 因素」是錯誤的。 雖然衍生性商品風險較高,但這並不表示它們無法納入 ESG 因素。實際上,市場上已經出現與 ESG 表現掛鉤的衍生性商品,例如連結永續發展指數的選擇權或期貨。永續概念旨在降低長期風險,這與衍生性商品本身的風險特性並不衝突,而是提供另一種風險管理和投資策略的面向。 「永續債券可分為綠色、社會、可持續發展及可持續發展連結債券,臺灣發行規模最大的類型為可持續發展債券」是錯誤的。 永續債券的分類確實包含綠色債券、社會債券、永續發展債券(結合綠色和社會效益),以及永續發展連結債券。然而, 臺灣發行規模最大的永續債券類型是綠色債券 ,而非永續發展債券。 希望這些資訊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對永續金融還有其他疑問,歡迎隨時提出。  

永續發展債券的正確定義

 以下有關可持續發展債券之敘述何者為正確的? * 可持續發展債券係指債券本息支付條件與發行人可持續發展績效目標 (SPTD) 相連結之債券 * 可持續發展債券係指債劵所募集之資金擇一用於綠色投資計畫或社會效益投資計畫 * 可持續發展債券係指債券所募集之資金全部同時用於綠色投資計畫及社會效益投資計畫 * 可持續發展債券係指債券所募集之資金全部同時用於公司治理投資計畫 答案為: 可持續發展債券係指債券所募集之資金全部同時用於綠色投資計畫及社會效益投資計畫 。  永續發展債券的正確定義 在您提供的選項中, 永續發展債券 的正確敘述是: 永續發展債券係指債券所募集之資金 全部同時用於綠色投資計畫及社會效益投資計畫 。 進一步解釋 「永續發展債券」(Sustainability Bond)的設計宗旨,是將募集到的資金同時投入到對環境有益(綠色投資計畫)和對社會有益(社會效益投資計畫)的專案中。這種債券結合了綠色債券(Green Bond)和社會效益債券(Social Bond)的特性,旨在支持更廣泛的永續發展目標。 其他選項的說明: 與發行人可持續發展績效目標 (SPTD) 相連結的債券 :這描述的是 永續發展連結債券 (Sustainability-Linked Bond),而非永續發展債券。永續發展連結債券的特點在於其債券條款(例如票息率)會根據發行人是否達成預設的永續發展績效目標而調整。 資金擇一用於綠色投資計畫或社會效益投資計畫 :這不符合永續發展債券「同時用於」的定義。單獨用於綠色計畫是綠色債券,單獨用於社會效益計畫是社會效益債券。 資金全部同時用於公司治理投資計畫 :公司治理(Governance)是永續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面向,但專注於公司治理投資計畫的債券,通常會歸類在更廣泛的ESGS(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框架下,而非單獨定義為永續發展債券。永續發展債券強調的是對環境和社會的直接效益。 希望這個解釋對您有幫助!  

臺灣氣候變遷特性辨析

 下列何者 並非 臺灣地區的氣候變遷特性? * 海平面上升 * 侵臺颱風個數減少 * 臺灣夏季增長 * 降雨量呈現上升趨勢 答案是: 降雨量呈現上升趨勢 。  下列選項中,並非臺灣地區氣候變遷特性的是「降雨量呈現上升趨勢」。 根據氣候變遷相關報告,臺灣氣候變遷的特性包括: 海平面上升 :臺灣周遭海域的海平面有明顯上升的趨勢,且上升速度較全球平均快。 侵臺颱風個數減少 :侵臺颱風的總數有減少的趨勢,但強颱的頻率增加,且伴隨的強降水事件增多。 臺灣夏季增長 :臺灣的夏季時間明顯延長,冬季則縮短。 降雨量變化趨勢不明顯 :年總降雨量的長期變化趨勢並不一致,部分報告指出年總降雨日數呈現減少趨勢,但極端降雨事件的強度和頻率則有增加的現象,整體呈現降雨兩極化,而非總降雨量呈現明確的上升趨勢。 因此,選項「降雨量呈現上升趨勢」並非臺灣地區氣候變遷的普遍特性,更精確的描述應為降雨型態的兩極化,即乾濕季分明,少雨日數增加,但大豪雨事件頻繁。 相關資訊可參考: 台灣氣候變遷趨勢 第二章臺灣氣候變遷分析 氣候報告示警本世紀末襲台颱風可能每年僅1至2個但風雨更強 氣候變遷報告:暖化持續到世紀末台灣夏天恐長達7個月  

海平面上升淹沒景點預測

 美國非營利氣候組織 Climate Central 預測,當地球升溫達攝氏 3°C,海平面上升將導致哪些景點成為水鄉澤國? * 臺北龍山寺 * 英國白金漢宮 * 日本東京塔 * 以上皆是 答案為: 以上皆是 。  美國非營利氣候組織 Climate Central 預測,當地球升溫達攝氏 3°C,以下景點都可能成為水鄉澤國: 臺北龍山寺 : 根據 Climate Central 的「描繪我們的未來」工具顯示,若全球暖化達到 3°C,臺北龍山寺將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響。 英國白金漢宮 : 多項資料指出,Climate Central 預測在地球升溫 3°C 的情況下,白金漢宮將被海水環繞甚至淹沒至二樓。 日本東京塔 : 東京塔也被 Climate Central 列為在 3°C 暖化情境下,特別受到海平面上升威脅的地標之一。 因此,答案是「以上皆是」。 您可以透過以下連結了解更多資訊: 氣候與能源選擇將影響未來數百年海平面上升的高度 - 臺北龍山寺 氣候變化預測顯示白金漢宮及其他世界遺址被水環繞 氣候與能源選擇將影響未來數百年海平面上升的高度 - 白金漢宮 描繪東京的未來 - 東京塔  

海平面上升與人口影響

 美國非營利氣候組織 Climate Central 預測,當地球升溫達攝氏 3°C,海平面恐將淹沒全球多少人口的居住地? * 2 億 * 4 億 * 8 億 * 12 億 答案為: 8 億 。  根據美國非營利氣候組織 Climate Central 的預測,當地球升溫達到攝氏 3°C 時,海平面可能淹沒目前全球 超過 8 億人口 的居住地。 詳細說明 Climate Central 是一個專注於氣候變遷科學資訊的獨立組織,他們透過創新的研究和視覺化工具,幫助大眾了解氣候變遷對地球的影響,尤其是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威脅。 他們的研究指出,如果全球氣溫持續上升,未能有效控制在巴黎協定所設定的目標內(例如限制在 1.5°C 內),地球升溫 3°C 的情境將會導致: 海平面大幅上升 :由於冰川和冰蓋融化加速以及海水熱膨脹,全球海平面將持續上升,且這種上升是不可逆轉的,意味著這些地區將永久被海水淹沒。 大規模人口流離失所 :超過 8 億人目前居住在預計將被高潮線淹沒的土地上。這將對全球沿海社區造成巨大衝擊,許多城市和地區可能需要實施前所未有的防禦措施,甚至被迫放棄居住。 亞洲面臨最大風險 :受影響的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亞洲國家。例如,中國、印度、越南和印尼等國家,都有大量人口居住在低窪沿海地區,面臨著嚴重的長期淹沒風險。 長期影響 :儘管海平面上升的全部影響需要數百年才能完全顯現,但人類在未來幾十年內的行動,將決定這些長期後果的嚴重程度。若未能有效減排,後果將更為嚴峻。 簡而言之,地球升溫 3°C 對全球海平面和居住地帶來的影響是極其嚴重的,將導致數億人面臨失去家園的風險,並對全球社會、經濟和地緣政治產生深遠的影響。這突顯了全球採取緊急且有力的氣候行動的重要性。  

海平面上升:臺北哪個區較安全?

 地球上升 2.5°C 情境下,臺北市和新北市哪一個區域低於海平面的情況 較不嚴重 ? * 三重區 * 萬華區 * 大安區 * 板橋區 答案是: 大安區 。  在地球升溫 2. 5 ° C 的情境下,要判斷臺北市和新北市哪個區域受海平面上升的影響較不嚴重,主要取決於其 海拔高度 。海拔越高,受到淹沒的風險就越小。 讓我們看看您提供的四個區域的平均海拔高度: 三重區 (Sanchong District) :平均海拔約為 2 公尺到 7 公尺。 萬華區 (Wanhua District) :平均海拔約為 4 公尺。 大安區 (Daan District) :平均海拔約為 13 公尺。 板橋區 (Banqiao District) :平均海拔約為 7 公尺。 哪個區域受影響較不嚴重? 根據這些數據, 大安區 是這四個選項中平均海拔最高的區域,約為 13 公尺。因此,在地球上升 2. 5 ° C 導致海平面上升的情況下, 大安區 受到低於海平面影響的程度將會較不嚴重。 詳細說明 海平面上升是氣候變遷的直接影響之一,主要是由於全球暖化導致冰川和冰蓋融化以及海水受熱膨脹。儘管無法精確預測在 2. 5 ° C 升溫情境下海平面會上升多少,但科學家普遍預計將會有顯著的上升。 對於地勢低窪的地區,即使是相對較小的海平面上升,也可能導致: 淹水風險增加 :尤其是颱風或暴雨期間,海水倒灌和排水困難會加劇淹水情況。 海岸線後退 :低窪的沿海地區可能會被永久淹沒,導致土地流失。 地下水鹽化 :海水滲入地下水層,影響飲用水和農業灌溉。 相較之下, 大安區 由於其較高的海拔,能夠更好地抵禦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影響。它的地理位置相對遠離主要河口和海岸線,也降低了直接受到海水入侵的風險。而三重、萬華和板橋等區域,由於靠近河岸或地勢較為低窪,在海平面上升的威脅下,面臨的淹水和災害風險會相對較高。 總結來說,考慮到海拔高度是抵禦海平面上升的關鍵因素, 大安區 是這四個選項中受影響最輕微的區域。 希望這些說明對您有所幫助!  

臺灣淹水最顯著地區

 全球暖化趨勢下,臺灣受到淹水影響最顯著的地區位在何處? * 西南沿海 * 北海岸 * 花東海岸 * 桃竹苗海岸 答案為: 西南沿海 。  臺灣受全球暖化影響,淹水最顯著的地區:西南沿海 在全球暖化的趨勢下,臺灣受淹水影響最顯著的地區是 西南沿海 。 為什麼是西南沿海? 這個地區之所以特別脆弱,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地層下陷 :臺灣的西南沿海地區,特別是彰化、雲林、嘉義、臺南等地,長年因為超抽地下水導致嚴重地層下陷。地層下陷會使得地表高度降低,讓這些地區更容易受到海水倒灌和暴雨積水的影響。即使沒有極端降雨,只要遇到大潮或颱風帶來的長浪,海水就可能漫過堤防,導致淹水。 極端降雨增加 :全球暖化導致氣候變遷,使得臺灣的降雨型態也發生改變。雖然總雨量可能沒有顯著增加,但降雨強度卻大大提升,也就是說,短時間內的強降雨事件越來越頻繁。西南沿海地區的排水系統可能無法負荷瞬間的巨大水量,導致內水無法排出而淹水。 海平面上升 :全球暖化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逐漸上升。對於地勢低窪的西南沿海來說,海平面上升會直接加劇淹水的風險,尤其是在天文大潮或颱風期間。 海岸地形與發展 :西南沿海地區多為沖積平原,地勢平坦且低窪,加上人口與產業密集,開發程度高,這些因素都使得淹水的影響更為廣泛且嚴重。 其他選項為何影響較小? 北海岸 :北海岸雖然也會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響,但其地勢相較西南沿海崎嶇,多為丘陵和山區,低窪平原較少,因此整體淹水風險不如西南沿海顯著。 花東海岸 :花東地區多為山脈和狹窄的海岸平原,地勢起伏大,水流排洩快速,且相較於西部地區開發密度較低,因此淹水風險也較低。 桃竹苗海岸 :桃竹苗地區的海岸線相較於西南沿海,地層下陷問題不若嚴重,且部分地區有台地地形,排水狀況相對較佳。 總結來說,西南沿海地區因為長期的 地層下陷 、受 極端降雨 和 海平面上升 的雙重夾擊,加上其 低窪的地勢 與 密集的人口產業 ,使其成為臺灣在全球暖化趨勢下,淹水影響最顯著的區域。 希望這些說明對您有幫助!您對臺灣其他地區的氣候變遷影響有興趣嗎?  

近年野火肆虐地區說明

 近年來遭遇野火肆虐的地區或國家為何? [甲] 加州 [乙] 加拿大 [丙] 印尼 [丁] 澳洲 答案: 甲、乙、丙、丁 。  近年遭受野火肆虐的地區與國家 近年來,全球多個地區都曾遭遇嚴重的野火肆虐,其中包括您提到的所有選項: 加州 (甲) :美國加州幾乎每年都會發生大規模的野火,特別是在乾燥的夏季和秋季。由於氣候變遷導致的長期乾旱和高溫,加州的野火季節變得越來越長且破壞力更大。 加拿大 (乙) :加拿大近年來也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野火季節,特別是2023年,該國野火導致的煙霧甚至飄散到美國和歐洲,影響範圍廣泛。 印尼 (丙) :印尼的野火問題主要與泥炭地和森林砍伐有關,尤其是在聖嬰現象期間,乾燥氣候使得火災更容易發生和蔓延。這些火災常常導致嚴重的霾害,影響鄰近國家。 澳洲 (丁) :澳洲是另一個經常遭受野火重創的國家,特別是2019-2020年的「黑色夏季」野火,造成了巨大的生態破壞和財產損失。 因此,選項「 甲、乙、丙、丁 」是正確的,這些地區和國家近年來都曾遭遇嚴重的野火災害。 野火的頻繁發生和加劇,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氣候變遷 :全球暖化導致極端天氣事件增多,包括長時間的乾旱、高溫和強風,這些都是野火發生的有利條件。 人為活動 :不當的土地管理、故意縱火、農業焚燒以及基礎設施故障(如電線)都可能引發野火。 植被可燃性 :長期乾旱使得植被變得乾燥易燃,一旦有火源,便會迅速蔓延。 這些野火不僅對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破壞,影響生物多樣性,還會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加劇氣候變遷,形成惡性循環。同時,野火對人類健康、財產和經濟活動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希望這些說明對您有所幫助!  

企業溫室氣體盤查規範辨析

 企業依據盤查目的,所需依循之溫室氣體盤查規範會有不同,其通用的基本原則,下列敍述何者 不正確 ? * 屬環境部公告之納管事業,必須依循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規定,進行盤查及紀錄文件化後上傳 * 屬單純想初步瞭解自身溫室氣體排放情況者,可選擇參考政府相關部門提供的溫室氣體排放計算工具進行初步的盤查,或參考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CNS 14064-1:2021、ISO 14064-1:2018 等相關規範進行盤查 * 屬金管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指定之揭露企業中,企業屬環境部公告納管事業時,該納管事業須依據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規定進行盤查,非屬環境部公告納管事業,則依據金管會規定進行盤查 * 屬跨國企業或國內產業供應鏈之上游供應廠商或下游客戶,雖非屬主管機關規範應執行盤查之企業,仍須依循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的盤查規範 答案是: 屬跨國企業或國內產業供應鏈之上游供應廠商或下游客戶,雖非屬主管機關規範應執行盤查之企業,仍須依循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的盤查規範 。  給定企業溫室氣體盤查通用的基本原則,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 屬跨國企業或國內產業供應鏈之上游供應廠商或下游客戶,雖非屬主管機關規範應執行盤查之企業,仍須依循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的盤查規範。 原因說明 環境部公告之納管事業: 這類企業確實需要依循環境部公告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進行盤查、紀錄及上傳,這是法規要求。 初步了解自身排放情況: 對於只想初步了解自身排放的企業,可以選擇較彈性的方式,例如參考政府提供的計算工具,或依循如《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CNS 14064-1:2021、ISO 14064-1:2018 等國際或國家標準進行盤查,這些都是正確且彈性的做法。 金管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指定揭露企業: 如果企業同時是環境部公告的納管事業,那麼就必須優先依循環境部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進行盤查,因為這是具法律強制力的規範。 如果企業不是環境部公告的納管事業,則需要依據金管會的規定進行盤查,這也是正確的,因為金管會有其揭露要求。 跨國企業或供應鏈廠商(非主管機關規範): 雖然這些企業可能不是主管機關強制要求執行盤查的對象,但為了符合客戶(尤其是跨國企業客戶)的要求、建立永續形象或應對未來潛在的碳關稅等,他們通常會 主動選擇 依循...

溫室氣體盤查:錯誤選項辨析

 關於溫室氣體盤查,下列敍述何者 不正確 ? * 企業若要執行國際溫室氣體盤查,涵蓋範疇僅分為直接排放(範疇一)、能源間接排放(範疇二)共兩種 * 我國氣候變遷因應法明訂二氧化碳 (CO2)、甲烷 (CH4)、氧化亞氮 (N2O)、氫氟碳化物 (HFCs)、全氟碳化物 (PFCs)、六氟化硫 (SF6) 及三氟化氮 (NF3) 等氣體為溫室氣體 * 直接溫室氣體排放(範疇一):指來自於製程或設施之直接排放,屬於公司所擁有或控制的排放源,包括固定/移動燃燒源、製程/逸散排放源等 * 能源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範疇二):指公司因外購的電力、蒸氣、熱,是來自於別人所擁有的資產、設備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 答案是: 企業若要執行國際溫室氣體盤查,涵蓋範疇僅分為直接排放(範疇一)、能源間接排放(範疇二)共兩種 。  針對溫室氣體盤查的敘述,不正確的選項是: 企業若要執行國際溫室氣體盤查,涵蓋範疇僅分為直接排放(範疇一)、能源間接排放(範疇二)共兩種 這個敘述是 不正確的 。國際溫室氣體盤查通常會包含 範疇三(Scope 3) ,即其他間接排放。範疇三涵蓋了公司價值鏈中,非公司所擁有或控制的排放源所產生的間接排放,例如員工通勤、廢棄物處理、採購商品和服務的排放等。因此,國際溫室氣體盤查涵蓋的範疇不只兩種。 其他選項的敘述都是正確的: 我國氣候變遷因應法明訂二氧化碳 (CO2)、甲烷 (CH4)、氧化亞氮 (N2O)、氫氟碳化物 (HFCs)、全氟碳化物 (PFCs)、六氟化硫 (SF6) 及三氟化氮 (NF3) 等氣體為溫室氣體 這項敘述是正確的。我國《氣候變遷因應法》確實明確列出了這些主要溫室氣體。 直接溫室氣體排放(範疇一):指來自於製程或設施之直接排放,屬於公司所擁有或控制的排放源,包括固定/移動燃燒源、製程/逸散排放源等 這項敘述是正確的。範疇一排放是指企業本身直接控制或擁有的排放源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 能源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範疇二):指公司因外購的電力、蒸氣、熱,是來自於別人所擁有的資產、設備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 這項敘述也是正確的。範疇二排放是指企業因外購能源(如電力、蒸氣、熱能)而產生的間接排放,儘管排放源不在企業的直接控制之下,但其消費行為導致了這些排放。  

溫室氣體盤查範疇一說明

 溫室氣體盤查涵蓋範圍當中,常見的組織直接排放(範疇一)包含的項目中,以下哪一項 不包含 在內? * 組織所屬公務車的燃油排放 * 組織所屬員工上下班通勤的排放 * 組織所屬製程過程的排放 * 組織所屬鍋爐的燃料排放 答案是: 組織所屬員工上下班通勤的排放 。  在溫室氣體盤查的範圍一(組織直接排放)中, 組織所屬員工上下班通勤的排放 不包含在內。 溫室氣體盤查範疇一說明 範疇一(Scope 1)指的是 組織直接排放的溫室氣體 ,通常包含以下來源: 固定燃燒源排放 :例如鍋爐、發電機等燃燒燃料所產生的排放。 移動燃燒源排放 :例如組織自有或控制的車輛(公務車、貨車等)燃燒燃料所產生的排放。 製程排放 :生產過程中直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例如水泥生產、化學反應等。 逸散排放 :非刻意或意外洩漏的溫室氣體,例如冷媒洩漏、天然氣管線洩漏等。 為何員工通勤不屬於範疇一? 員工上下班通勤的排放通常被歸類為 範疇三(Scope 3) ,也就是 價值鏈的間接排放 。這是因為員工的通勤行為雖然與組織營運相關,但排放源並非由組織直接控制或擁有。 因此,在您提供的選項中: 組織所屬公務車的燃油排放 屬於範疇一(移動燃燒源)。 組織所屬製程過程的排放 屬於範疇一(製程排放)。 組織所屬鍋爐的燃料排放 屬於範疇一(固定燃燒源)。 而 組織所屬員工上下班通勤的排放 則不屬於範疇一。  

溫室氣體盤查範疇說明

 溫室氣體盤查涵蓋範圍當中,常見的其他間接排放(範疇三)包含的項目中,哪一個 不包含 在內? * 物料運輸的排放 * 員工通勤 * 商務旅行 * 組織所擁有的緊急發電機 答案是: 組織所擁有的緊急發電機 。  企業的溫室氣體盤查範圍可分為三個範疇: 範疇一 (Scope 1):直接排放 這指的是組織 擁有或控制 的排放源所產生的直接溫室氣體排放。 燃料燃燒:如工廠鍋爐、工業爐、車輛、船隻、飛機等。 製程排放:生產過程中直接排放的溫室氣體,如水泥生產的二氧化碳排放。 逸散性排放:設備洩漏、冷媒逸散等。 範疇二 (Scope 2):能源間接排放 這指的是組織 外購 電力、熱力或蒸汽所產生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雖然排放源不在組織控制下,但其產生與組織的能源消耗直接相關。 範疇三 (Scope 3):其他間接排放 這指的是範疇一和範疇二以外,來自組織 價值鏈 的所有間接排放。這些排放源不在組織的直接控制範圍內,但卻是組織活動的結果。範疇三的項目非常廣泛,常見的包含: 物料運輸的排放 :原物料、產品的運輸。 員工通勤 :員工上下班的交通方式所產生的排放。 商務旅行 :員工因公務出差搭乘飛機、火車、汽車等交通工具的排放。 廢棄物處理:組織產生的廢棄物在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排放。 採購的產品與服務:購買的產品和服務從生產到廢棄處理的整個生命週期排放。 特許經營(Franchises) 租賃資產(Leased assets) 資本財(Capital goods) 問題:哪一個不包含在其他間接排放(範疇三)中? 答案是: 組織所擁有的緊急發電機 說明: 組織所擁有的緊急發電機,由於是組織 擁有或控制 的設備,其運作時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屬於 範疇一(直接排放) ,而非範疇三(其他間接排放)。 希望這樣有更清楚的說明!  

台灣碳權交易相關法規

 下列何者為我國碳權交易直接相關的子法規範? [甲] 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 [乙] 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 [丙] 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 [丁] 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量抵換管理辦法 答案: 甲、丁 。  在台灣,與 碳權交易直接相關 的子法規範包括: [甲] 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 :這是台灣取得「減量額度」(俗稱碳權)的主要途徑,透過企業或各級政府執行自願性減量專案,經審查通過後可申請核發碳權,這些碳權可用於碳交易,也可扣抵碳費。 [丁] 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量抵換管理辦法 :此辦法主要用於環評增量抵換,當開發行為導致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時,需要進行增量抵換。雖然這些「減量效益」被稱為「類碳權」,且其嚴謹性不如自願減量專案產生的碳權,但它確實是碳權相關的一種抵換機制,且可在特定情況下用於抵換環評承諾的排放量,甚至在碳費制度中,其減量效益在達到指定目標後,可作為碳費繳納的抵減額度。 而其他選項的說明如下: [乙] 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 :這個辦法主要是針對需繳納碳費的企業,鼓勵其提出自主減量計畫以換取碳費的 優惠費率 。雖然與減碳相關,但其目的並非直接產生可交易的碳權,而是與碳費的繳納方式和減免有關。 [丙] 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 :這個是規範碳費徵收對象在提出自主減量計畫時,需要達成的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以適用優惠費率。它定義了減量目標,但本身並非直接關於碳權的產生或交易。 因此,直接與碳權交易相關的子法規範為 甲和丁 。 故正確答案為: 甲、丁  

碳費子法辨析與目標

 下列何者 不屬於 我國徵收碳費之相關子法? * 碳費收費辦法 * 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 * 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 * 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 答案是: 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 。  在臺灣,徵收碳費的相關子法主要圍繞著《氣候變遷因應法》而制定,目的是為了解決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並促進溫室氣體減量。 關於碳費徵收的相關子法 在您提供的選項中, 《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不屬於我國徵收碳費的相關子法。 以下是各選項的說明: 《碳費收費辦法》: 這是直接規範碳費如何收取、計算方式、繳納期限等細節的法規,與碳費徵收高度相關。 《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 旨在鼓勵企業提出自主減量計畫,並可能與碳費的優惠費率或抵減機制連結,因此是碳費制度的重要配套子法。 《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 這個名稱聽起來像是一個會規範徵收對象減量責任的文件,可能與碳費的徵收範圍或目標設定有關。 《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 這項辦法主要是針對企業或個人透過實施特定專案,達到溫室氣體減量效果後,可以申請取得減量額度(碳權)的機制。雖然與溫室氣體減量相關,但它主要聚焦於 碳權的生成與管理 ,而非碳費的徵收。碳權可以用來抵銷碳費,但辦法本身並非碳費徵收的直接子法。 因此, 《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 是關於碳權機制的管理,而非碳費徵收的直接相關子法。  

台灣碳交易性質說明

 我國現行推動之碳交易,性質屬於下列何者? * 自願減量額度交易 * 強制總量管制交易 * 自願與強制兩者混合 * 以上皆非 答案為: 自願減量額度交易 。  我國(台灣)現行推動的碳交易,性質屬於 自願減量額度交易 。 詳細說明 台灣目前主要採行的是 自願減量額度交易 (Voluntary Carbon Offset Market)。這表示企業可以透過執行各類減碳專案(例如造林、能源效率提升、再生能源等),經核證後取得「減量額度」(俗稱碳權),並在台灣碳權交易所進行交易。這些碳權可用於: 抵減碳費: 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符合條件的企業可以使用國內減量額度來抵減部分碳費。 環評增量抵換: 在進行新開發案時,可使用碳權抵換增加的碳排放量。 碳中和宣告: 企業購買碳權以抵銷自身排放,達到碳中和目標。 未來發展與碳費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目前除了推動自願減量額度交易,也已經啟動 碳費 制度,對年排放量達一定規模的企業徵收碳費,這是一種「以價制量」的機制。 此外,環境部正積極規劃在2026年下半年試行,並於2027至2028年正式推動台灣版的 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制度 (ETS) ,屆時台灣的碳交易市場將會是 自願與強制兩者混合 的性質。然而,就「現行」推動的碳交易而言,主要是以自願減量額度交易為主。 希望這個解釋對您有幫助!  

台灣碳費相關規範概述

 下列何者為我國課徵碳費之相關規範? [甲] 氣候變遷因應法 [乙] 碳費收費辦法 [丙] 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 [丁] 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 答案: 甲、乙、丙、丁皆是 。 我國課徵碳費的相關規範是一個完整的法規體系,主要包含以下幾個層面: [甲] 氣候變遷因應法 這是碳費徵收的上位法源,明確了台灣推動碳定價、徵收碳費的法律基礎和方向。它確立了 2050 淨零排放目標,並授權主管機關訂定相關子法來實施碳費機制。 [乙] 碳費收費辦法 這是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所訂定的子法,詳細規範了碳費的 徵收對象 (例如:年排放量達 2.5 萬公噸 CO2e 以上的電力業、製造業)、 計算方式 (碳費 = 收費排放量 × 徵收費率)、 繳費時程 以及 相關費率 等具體細節。 [丙] 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 這項辦法是為了鼓勵企業積極減碳而訂定。符合碳費徵收對象的事業,若能透過轉換低碳燃料、提升能源效率、使用再生能源或製程改善等措施,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並達到主管機關設定的指定目標,就可以提出自主減量計畫,經審查核定後申請適用 優惠費率 。 [丁] 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 這項規範進一步細化了「自主減量計畫」中需要達成的 減量目標 。它會根據不同的行業別或排放型式,設定具體的目標年指定目標和年度指定目標,作為企業申請優惠費率的依據。 綜合以上所述,這四項規範都是我國課徵碳費的相關依據,彼此環環相扣,共同構成了碳費制度的完整框架。因此,正確答案是: * 甲、乙、丙、丁皆是